中国听力产业全链创领者
聆康声学,自有工厂,设计生产直供-隔音室/屏蔽室/助听器中心整体解决方案

添加微信咨询详情

全国咨询热线:

19870695502
400-690-7288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动态 > 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News

全国咨询热线

19870695502

400-690-7288

微信号:19870695502
手 机:19870695502
邮 箱:marketing@linkind.top
地 址: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工业园南区纬六路聆康产业园

耳朵里的“压力测试仪”——揭秘中耳分析仪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人气:
您是否曾感到耳朵闷胀、听力下降,甚至像塞了棉花一样?或者孩子反复中耳炎,让您忧心忡忡?这些常见的耳部不适,往往与中耳这个“隐秘房间”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。而中耳分析仪(或称为声导抗测试仪、鼓室图仪),就是医生用来窥探中耳奥秘、进行精准诊断的“听力学神器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

一、中耳分析仪:它是什么?


简单来说,中耳分析仪是一种无创、快速、客观的听力检查设备。它不像传统听力测试那样需要您主动反馈“听到了什么”,而是通过向您的耳道发送微小的声音信号,并测量声音能量在耳道和中耳系统的反射或吸收情况(即声导抗),来评估中耳的功能状态。


核心功能在于:


测量鼓膜的活动度(顺应性): 鼓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的“大门”。中耳分析仪能判断这扇“门”是活动自如、僵硬还是过度松弛。


评估中耳腔的压力: 中耳腔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,维持着一定的压力平衡。仪器能检测中耳腔是正压、负压还是正常压力。


检测咽鼓管功能: 咽鼓管是调节中耳压力的“通气管道”。测试能间接反映咽鼓管是否通畅、功能是否正常。


判断中耳腔内是否有积液: 这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(“胶耳”)的金标准之一。


辅助判断听骨链(传递声音的“小骨头”)是否中断或固定。


探测镫骨肌反射: 这是评估听觉通路完整性的重要指标,对某些神经性疾病的诊断有提示作用。


二、它为什么重要?


中耳是声音传导的关键环节。如果中耳出了问题(如压力失衡、积液、听骨链病变),即使内耳正常,声音也无法有效传递进去,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。中耳分析仪能:


早期发现中耳问题: 在症状还不明显或传统听力检查结果正常时,就可能发现中耳功能的细微异常(如咽鼓管功能障碍、早期积液)。


精准诊断病因: 是鼓膜穿孔?中耳积液?听骨链问题?还是咽鼓管功能不良?测试结果(鼓室图)能提供关键线索。


监测治疗效果: 对于中耳炎等疾病,治疗后复查中耳分析,可以客观评估积液是否吸收、压力是否恢复正常。


儿童听力筛查的关键一环: 儿童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,中耳分析仪是评估其听力问题是否源于中耳的重要手段,尤其适合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低龄儿童。


鉴别听力损失类型: 帮助医生判断听力下降是传导性、感音神经性还是混合性的。


三、检查过程是怎样的?(轻松无痛)


准备: 医生会先检查您的耳道,确保没有耵聍(耳屎)堵塞。您需要安静坐好。


佩戴耳塞: 医生会将一个柔软、大小合适的硅胶耳塞(探头)轻轻放入您的耳道口,确保密封良好。


测试进行: 仪器会向您的耳朵发出轻柔的“嗡嗡”声或“嘟嘟”声,同时自动测量耳道内的压力变化和声音反射情况。您可能会感觉到耳道内气压有轻微变化(类似坐飞机时的感觉),但通常无痛。


结果呈现: 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,仪器会自动生成一张图形报告——鼓室图。医生会根据鼓室图的形状、峰值位置、幅度等参数进行分析解读。


四、鼓室图:看懂您的“中耳密码”


鼓室图是测试结果的直观体现,常见类型有:


A型(正常型): 图形呈尖峰状,峰值位于正常压力范围(通常在0 daPa附近)。表明鼓膜活动度良好,中耳压力正常,无积液。这是理想状态。


As型(低峰型): 峰值在正常位置,但幅度很低。提示鼓膜活动度下降,可能原因包括听骨链固定(如耳硬化症)、鼓膜增厚等。


Ad型(高峰型): 峰值在正常位置,但幅度异常高。提示鼓膜活动度过大,可能原因包括听骨链中断、鼓膜愈合后的疤痕过于菲薄或萎缩。


B型(平坦型): 图形低平,没有明显峰值。强烈提示中耳腔内有积液(分泌性中耳炎)、鼓膜穿孔(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认)、或探头被耵聍完全堵塞。这是最常见的异常类型之一。


C型(负压型): 峰值存在,但位于负压区(通常低于 -100 daPa)。表明中耳腔处于负压状态,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,可能有积液风险或处于积液早期。


五、谁需要做中耳分析?


如果您或您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中耳分析:


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(尤其是传导性或混合性)。


耳朵闷胀感、堵塞感、耳鸣。


反复发作的耳痛、耳流脓(中耳炎病史)。


眩晕(需排除某些中耳问题)。


儿童言语发育迟缓、对声音反应迟钝、经常抓耳朵。


感冒、鼻炎后持续的耳部不适。


头部外伤后评估耳部情况。


听力筛查未通过(尤其是儿童)。


人工耳蜗或助听器植入术前/术后评估。


六、检查前要注意什么?


通常无需特殊准备。


检查前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感冒、鼻炎、耳痛、耳流脓等情况。


检查时保持安静,避免说话、吞咽或做大幅度的动作(除非医生要求),以免影响测试结果。